🧠 不靠 Figma,也不用等:我們如何在幾小時內做出可操作的產品 Demo
- Patrick Wong
- 7月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在 CC Concept,我們持續探索如何更快速、靈活地為客戶打造數位產品。在近年的幾個專案中,我們引入了 Vibe 類型的程式化原型開發工具(Vibe-style Coding Tools),徹底改變了設計與開發的流程。
這種方法幫助我們在一個零售平台項目中,將開發時間縮短超過 30%,同時讓客戶能更早看到成品、更快參與測試。
技術介紹:什麼是 Vibe 類型開發工具?
傳統開發流程多半從 UX 團隊設計靜態 Wireframe 開始,然後再交由開發團隊重寫成 HTML/CSS 元件。
而 Vibe 類型工具顛覆這一流程,讓設計師或工程師 直接使用程式碼撰寫可操作的 UI 元件與介面原型,即時呈現互動效果與資料流。
這些工具通常具備:
預先設計好的 UI 元件與排版系統
狀態管理與表單行為處理
可快速預覽與即時修改(hot reload)
可直接串接 API 或模擬資料
簡單來說,我們 不再需要 Figma、Sketch 等工具的靜態稿,而是直接用可執行的程式碼建立 Demo。
🚀 客戶獲益
這種新方法,為我們的零售客戶帶來以下好處:
✅ 原型展示更快:從需求會議到操作 Demo,只需幾天甚至幾小時
✅ 不再重工:因為設計與開發共用同一套程式碼
✅ 大幅減少設計與開發傳遞成本
✅ 提早測試與回饋:客戶與內部團隊能及早實機測試
✅ 開發與設計更一致,避免落差
對於節奏快速、行銷週期短的產業(如零售、電商),這種方式特別合適。
🛍️ 專案案例:零售新品探索平台
我們的零售客戶希望開發一個產品探索平台,用於展示新品、特價商品與行銷活動。
主要需求包括:
手機優先設計,並適配平板與桌機
整合後台商品資料與行銷內容
提供商品分類、標籤(如「限時搶購」)等功能
CMS 可編輯首頁與活動區塊
登入後可依使用者顯示個人化推薦
📋 開發流程詳解
🔹 第 1 週:需求定義與資訊結構
我們與客戶進行快速工作坊,確認以下內容:
主要頁面流程(首頁 → 商品列表 → 商品詳情)
核心功能:搜尋篩選、加入購物車、活動 Banner
商品資料 API 結構與 CMS 欄位設定
裝置範圍:iOS、Android、桌機 Chrome/Safari
✅ 產出:Sitemap、資料欄位草圖、色彩與品牌設定檔
🔹 第 2 週:直接以程式碼建立互動原型
我們使用 Vue + Tailwind CSS,快速製作:
商品卡片(含圖片、價格、標籤)
商品分類篩選區塊
首頁 Banner 輪播與簡易動畫
假資料 JSON 模擬實際內容
3 天內完成初版,立即部署於預覽網址供客戶試用。
客戶回饋:
「這不像原型,感覺就像半成品 App,操作起來非常直觀!」
🔹 第 3 週:回饋修正與微調設計
根據客戶內部團隊的回饋,我們快速調整以下內容:
商品卡片比例與圖片顯示方式
篩選區在手機上改為收合模式
CTA(快速加入購物車)按鈕文案更簡潔
Banner 滑動速度與動畫優化
這些修改在 2 日內完成,無需重建設計檔或再交接。
🔹 第 4 週:API 串接與後台整合
我們將前端資料源由假資料改為:
客戶後台商品 API(即時價格與庫存)
行銷 CMS 內容管理
使用者登入與偏好推薦模組
系統開始具備「即時展示 + 個人化」的核心能力。
🔹 第 5–6 週:優化、測試與上線
響應式調整與 RWD 測試
圖片 lazy load、快取與 SEO 優化
Google Analytics 與用戶行為分析串接
錯誤頁面與資料異常處理邏輯建置
平台於第 6 週末正式上線。
📈 成果總結
⏱️ 開發期縮短 30%(原估需 9 週,實際 6 週交付)
🧪 第 2 週即可內部測試,提早發現流程問題
💰 節省約 25% 設計 + 前端成本
🎯 前後端結構一致,零重工
💡 結語
對於需要快速迭代、頻繁更新的產品平台,傳統設計 → 開發的分離流程已不再高效。
CC Concept 採用的 Vibe 類型開發模式,讓我們能在幾天內製作出接近成品的互動 Demo,並在設計與開發之間消除隔閡。
無論你是零售、交通、旅遊、或 SaaS 平台,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幫助你加快產品上市時間,降低風險,提升內部參與度。
📩 有興趣了解我們如何以 Vibe 型開發模式協助你的專案加速?歡迎聯絡 CC Concept,一起打造下一個快而準的數位產品!
留言